這個問題精準覆蓋了在線鎘分析儀運行中的關鍵痛點,異常值識別是數據可靠性的第一道防線,而質控措施則是保障儀器長期穩定運行的核心。
核心結論是,在線鎘分析儀的異常值識別需結合數據特征分析與儀器狀態監測,質控措施則需貫穿“采樣-分析-數據輸出”全流程,兩者結合才能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與有效性。
1.異常值識別:從數據與設備雙維度判斷
異常值并非單純的“超出標準”,需先排除儀器故障或干擾導致的假性異常,再判斷是否為真實污染事件。主要通過以下兩類方法識別:
方法一:基于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
通過數據自身的變化規律判斷異常,適用于實時監測場景。
-閾值法:設定上下限閾值(如根據國標或歷史數據設定),當檢測值超出閾值范圍時,觸發異常報警。例如,地表水鎘標準限值為0.005mg/L,當檢測值>0.005mg/L時判定為異常。
-趨勢法:監測數據的變化率超出合理范圍時判定為異常。例如,正常情況下數據波動幅度<5%,若某一時刻數據突然上升或下降超過20%,則判定為異常。
-偏差法:對比同一水樣的多次檢測結果(如平行樣),若結果間的偏差(如相對標準偏差RSD)超過設定閾值(通常為5%-10%),則判定為異常。
方法二:基于儀器運行狀態的監測
通過儀器關鍵部件的狀態判斷數據是否可靠,避免因儀器故障導致的假性異常。
-硬件狀態監測:實時監控光源強度、檢測器信號、泵速、試劑余量等參數。例如,光源強度下降超過15%會導致檢測信號減弱,此時數據可能偏低,需判定為異常。
-系統空白與質控樣驗證:定期(如每24小時)檢測系統空白(不含鎘的純水)和已知濃度的質控樣。若空白值過高(如>0.001mg/L)或質控樣檢測值與真實值的偏差>10%,則判定儀器狀態異常,后續數據無效。

2.核心質控措施:覆蓋全流程的風險管控
質控措施需從“采樣-分析-數據”三個環節入手,減少干擾因素,確保儀器穩定運行。
環節一:采樣與預處理環節
避免樣品在采集和傳輸過程中受到污染或損失,是數據準確的前提。
-采樣管路質控:定期(如每月)清洗采樣管路,避免管路內壁吸附鎘離子或殘留污染物;使用惰性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)的管路,減少金屬離子吸附。
-樣品保存與pH控制:若樣品需暫存,需加入硝酸調節pH至1-2,防止鎘離子沉淀;保存時間不超過24小時,避免微生物活動導致的形態變化。
環節二:儀器分析環節
保障儀器自身的穩定性和準確性,是質控的核心。
-定期校準:按周期進行校準,包括零點校準(用空白水校準)和跨度校準(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校準)。通常建議每日進行零點校準,每周進行跨度校準,每月進行全量程校準。
-試劑管理:使用符合純度要求的試劑(如優級純硝酸、鎘標準溶液),定期檢查試劑有效期;試劑配制后需避光保存,防止試劑變質影響檢測結果。
-維護計劃:制定固定維護周期,包括更換泵管(每3-6個月)、清潔檢測器(每季度)、檢查光源(每半年)等,避免硬件老化導致的誤差。
環節三:數據與記錄環節
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,便于后續異常原因排查。
-數據存儲與備份:實時存儲監測數據、儀器狀態參數、校準記錄等信息,定期(如每日)備份數據,防止數據丟失。
-異常記錄與追溯:當出現異常值時,詳細記錄異常發生時間、儀器狀態、現場工況(如是否有降雨、附近是否有排污),便于后續分析異常原因(如是否為降雨導致的面源污染,或儀器故障)。